心理老师“拍了拍”你,送你一份暑期关爱!
暑假已至,孩子们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仍有些孩子会出现不同的状况,让家长们伤神。如何缓解和调节孩子以及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孩子们共度一段有意义的亲子时光?今天,我们邀请到育英专职心理教师成长中心的苏薇薇老师为家长们支招。
一位家长:
孩子上初中,以前很听话的,这个暑假回来感觉说什么都不听。在家经常要吵架,也不和我们讲心事了,怎么办?
苏薇薇:
这个问题提炼一下就孩子现在“不听不说+反抗”
因为这个问题是家长提出来的,所以,我们就从帮助家长的角度来谈。
“不听”——是孩子觉得你讲的内容多余、有代沟;
“不说”——是孩子觉得和你说,你听不懂、不理解却还会评判讲道理;
“反抗”——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
所以,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家长需要怎么做呢?
1. 少说,不信任孩子的话不说;不尊重孩子的话不说;纯讲道理的话不说;
说自己遇到的小趣事、小开心;说我爱你;说对我来说你很重要;说你可以自己做决定;说我相信你;说我需要你的帮忙;说谢谢你……
2. 不和父母讲心事,这不完全是坏事,至少说明孩子长大了,青春期的孩子面对父母都会有秘密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愿意和我们说心里话,当孩子和我们说心事的时候,家长就要说会“倾听+共情”,不评判,少建议。
3. 孩子在家经常用要吵架,那么家长就先从好好说话,学会有效沟通开始吧。
一位家长:
儿子上高中,如今国内外时事总有一些负面新闻,感觉他看了之后很消极,怎么办?
苏薇薇:
这里家长的担心分二种情况:
一种是家长过度焦虑,看到国内外的负面新闻会产生联想,这有可能是家长的性格使然,或是家长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失误之处;
第二种是看到了孩子的一些过激言行产生的担心,比如,孩子说:“要是我也会把他弄S,这种人就该S……”“活得真累,真没意思”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契机,沟通是首选,比如,前几年有一位妈妈看到留学日本的上海学生在机场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联想到自己留学的儿子,于是把这则新闻转发给儿子并写道:这个孩子一定是情绪生病了才会这样的,你一个人在国外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啊。儿子收到信息打电话给母亲说:“……你真会瞎想,我好得很”虽然有点责怪的意思,但妈妈心里踏实了很多。
对于孩子的过激言行,作为家长首先学会接纳,然后倾听,尽量听懂,不批评不指责,少讲道理,最多表达一点自己的感觉即可。
其次,高中阶段的孩子看问题容易二个极端,要是好,就是全世界最好的;要是不好,就是全世界最差的。这时候的他们特别需要家长、老师多感受他的感受,协助他这方面的成长。
第三,家长需要自我成长,把家营造成一个有温度有爱的港湾,为孩子做榜样,一个在家里感受到足够的爱与温暖的孩子,不用担心他受外面负面信息的影响。因为他心里感受到的是美好,他就会看到世界的美好!
育英专职心理教师成长中心
在育英,有一批心理老师,关注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开设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旨在为家长、老师和孩子们提供更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5·25心理健康月活动
家校课堂
主题班会
团体心理游戏
教师心理沙龙
最后,育英荟整理了一份暑期心理健康小贴士,请查收: